電子支付影響金錢觀 小五生用Android Pay花千元買點數

Net+

發布時間: 2018/03/07 19:42

最後更新: 2018/03/09 12:01

分享:

分享:

有家長在小五生的手機的Android Pay中,加進自己信用卡,作兒子的應急錢,兒子卻花了千元亂買點數卡。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電子貨幣盛行,除普及度高的八達通外,Apple Pay、Android Pay、WeChat Pay、支付寶等新型電子支付,近年亦積極攻港,在「無現金」趨勢下,交易固然更方便,卻影響新一代的金錢觀。有小五家長在子女手機安裝Android Pay,並連上自己信用卡帳戶,本打算用作應急錢,更沒有設密碼,豈料月底收到千元帳單,才發現小朋友曾用來購買點數。

本港電子支付正逐漸起步,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張雅琳指出,新一代好少「有錢過手」,家長多以八達通形式給子女零用錢,或用作其日常使費,部分更設成自動增值,減低小朋友跌錢、被騙的機會。

久而久之,小朋友對錢的概念模糊,在購物亦不看價錢,「用多了不會感到肉痛」;甚至有小學生連真錢也分不清,尤其是硬幣:

1毫又是寫住10,10元又是寫住10,會分不出。

張雅琳表示,新一代最先接觸的電子貨幣是八達通,但現時初小生都是「一人一機」,近兩年更有部分中產家長開始讓子女用上手機支付,惟出現不少亂子。

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張雅琳(右)指出,新一代好少「有錢過手」,家長多以八達通形式給子女零用錢,或用作其日常使費,部分更設成自動增值, 久而久之,小朋友對錢的概念模糊,在購物亦不看價錢,用多了不會感到肉痛。(張永康攝)

曾有中產家庭在小朋友的手機安裝Android Pay,母親更綁定自己的信用卡,打算讓就讀小五的小朋友當做應急錢,所以連密碼都沒有設定,但至月底收到帳單時,發現該Android Pay戶口一個月花了過千元。該名母親細看消費紀錄,始發現小朋友用了應急錢,在便利店多次購買遊戲點數,每次花費50或100元。

母助裝電子支付 子購遊戲點數

張雅琳認為,隨電子支付愈來愈普及,家長、學校應提高警覺,向小朋友灌輸正確的價值觀。她建議,家長應用真錢作子女零用錢,「開初逐日或逐星期給,讓他們知道錢是會用完」,亦教他們記帳及訂立消費過度的規則:

如果用多了,可能下次扣零用錢,讓他們知道埋單的是自己,不是父母。

張雅琳認為,隨電子支付愈來愈普及,家長、學校應提高警覺,向小朋友灌輸正確的價值觀。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電子支付在全球逐漸流行,新加坡郵政儲蓄銀行去年推出Smart Buddy計劃,讓小學生戴着擁有電子支付的智能手錶,讓父母可設每日使用金額上限,同時可知子女步行多少等,有母親指出女兒因而學會數數字,亦有家長認為時代在變,冀子女可及早認識流動支付是好事。